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李楠教授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6 10:20:04点击数:【字体:  收藏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楠站上了国家科技奖领奖台。由他主持完成的项目《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是李楠教授第五次荣获国家科技奖,他为我国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及创新做出突出贡献,是我国在国际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学界誉为“耐火材料界的学术泰斗”。

 

       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耐火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武汉科技大学经过几十年的沉淀,集中了一批耐火材料方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家,李楠教授带领他们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

 

       目前,我国耐火材料产量约占世界耐火材料产量的65%左右,但是,我国耐火材料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功能、长寿、节能、环境友好型等高品质耐火材料比例仍较低,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始创新较少。

 

       从1996年起,李楠教授开始了《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的研究,开辟耐火材料微结构研究新领域。项目所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火材料微结构控制新技术,降低了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耐火材料的综合性能,延长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推动了我国高温工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利用项目技术开发生产的耐火材料,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进口同类产品水平,提高了我国耐火材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新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并工业化生产,在武钢、鹿泉等国内30余家大中型钢铁、水泥企业和20余家耐火材料企业大规模应用,近三年11家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新增产值达30余亿元,新增直接经济效益为6亿多元,促进了我国耐火材料行业技术跨越和产业结构优化。

 

       年过七旬的李楠教授从教近半个世纪,在耐火材料原料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碳复合耐火材料,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以及耐火材料与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不少发达国家都投巨资尝试研制以氮化物陶瓷替代钢材制作发动机,但未获得成功。李楠从大量资料中获悉,这种新型陶瓷以氧化物为主、热震稳定性好,抗钢渣侵蚀,这正是耐火材料追求的最宝贵的两大特征。于是,用氮化物做耐火材料的思想在他脑中形成。利用这一思想,他奔走呼吁,获得了上级资金支持。他率领攻关组奋力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一领域中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铝钒土是重要的耐火原材料,我国虽是铝钒土资源大国,但铝矾土加工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处于“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产品价格”状态。而某发达大国从我国进口铝矾土,每吨仅几十元,经过加工,出口中国,每吨价格高达几万元,差价为上千倍。

 

      上个世纪90年代,李楠教授注意到这一现状,对我国铝矾土资源的深加工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到国家立项。他带领攻关组历经数年奋斗,终于用全天然原料合成莫来石,填补我国这一领域空白。他们将这项技术转让给湖南一企业,继而在河南等地推广使用,使原来仅十几元一吨的矾土升值为2700元一吨。

 

      李楠教授5次荣获国家科技奖励,分别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被授予“杰出耐火人”“国际烧结科学学会特别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