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以更高标准建设服务型政府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9 11:00:40点击数:【字体:  收藏
武汉科技大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政治建设时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本版今天即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以更高标准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治庸问责”长效机制》结合湖北实际,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其它文章则从宏观视野对包括政治建设在内的各方面改革进行阐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省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主要成效与问题

  公共服务的理念日渐清晰。如省财政厅将公共服务型政府界定为“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众和社会需要”的政府,并认为“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12个字是服务型政府应追求的价值和标准。咸宁市针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提出“三服务”理念,即政府必须“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发展。”

  公共服务的地位日渐突出。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更自觉地把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立为政府的四大职能,大大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地位。一是在四大职能的排序和布局中,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的地位和分量;二是在各地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均制定了相关战略目标。

  公共服务的投入日渐加大。近几年来,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全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全省全面启动了“公共卫生惠民工程”、“免疫预防接种安全行动”、“妇女健康行动”,“妇幼保健五免一补健康工程”,并启动“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总体来看,无论是财政资金投入,还是公共政策投入,力度都在加大。

  公共服务的成效日渐明显。调研表明,我省公共服务的投入带来了有效产出,既有直接的有形的产出,又有间接的无形的产出。一方面,直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调研中群众的反馈意见来看,我省以往的“四难”即政府“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情况有较大的缓解。

  我省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准,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结构失衡,公共服务过度市场化,公共服务政策不公。

  破解问题的对策

  从湖北省情出发,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在解决下列几个突出矛盾上下功夫。

  (一)深化省情认识,着力解决发展不够与民生短板并存的矛盾。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推进跨越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内涵。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更多的功夫,见更大的实效。同时,要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的协调跨越。必须克服“非此即彼”或“顾此失彼”的思维定势,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的改善,真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作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深化公共服务内涵,着力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够与结构不优并存的矛盾。第一,加大投入,增加总量。一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投入在GDP当中的比重。使湖北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同时在全国提档进位。二是要留给下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空间。要改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省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供给方式,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坚持“资金缺口向上转移,财政投入向下倾斜”的公共财政投入取向。第二,优化结构,实现均等。一是在政府公共服务的总投入中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优先满足“基本”的公共需求。二是在城乡公共服务的投入中形成均衡的比例结构,重点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三是在区域公共服务的投入中形成协调的比例结构。四是在政府自身与社会公众利益关系上形成“先外后内”的合理结构,优先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三)深化职能转变,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基本保障不够与包揽过多并存的矛盾。科学界定公共服务的内涵和范围,具体来说,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同样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市场能解决的,政府决不代劳,凡是市场解决不了的,政府决不退缩。二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要营造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软环境,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政府既不能过多地干预企业,替企业当家,也不能过份地保护企业,替企业埋单。必须理清政府与企业的权利与责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三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必须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明确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四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应当依法服务、公平服务,而不是谁上访谁会闹就为谁服务,否则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还会对其他社会群体造成错误的导向。同时,政府应该使老百姓意识到,公民一方面是公共服务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应成为为他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要鼓励和引导公民积极参与义务献血、器官捐献、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

  科学处理好以上四对关系,就必须要下定决心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力实现新形势下的政府转型。政府至少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型:一是从注重“国富”转向更加关注“民富”。二是从“经济型”转向“民生型”。三是从“投资型”转向“内需型”。四是从“卖地型”转向“管地型”。五是从“要素型”转向“体系型”。六是从“失衡型”转向“均等型”。七是从“包揽型”转向“总揽型”。八是从“被改革型”转向“想改革型”。

  (四)深化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创新不够与执行力不强并存的矛盾。第一,深化改革,健全体系。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大体制改革”,即“大部门”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首先,要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其次,要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再次,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二是坚持“三个着眼于”。一要着眼于“体系”。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要着眼于“能力”。也就是要提高政府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三要着眼于“制度”。第二,加强政风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一是要克服实用主义的执行。二是要克服应付型的执行。三是要克服口号式、文件式的执行。四是要克服机械式的执行。第三,加强治庸问责,落实行政监督。其一,要有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官员“不愿庸”。其二,要有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使官员“不敢庸”。其三,要有依法治庸问责的约束机制,使官员“不能庸”。其四,要有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官员“不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