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科技服务春意浓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4 15:09:00点击数:【字体:  收藏
        每年1月上旬,党中央、国务院都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对于我校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王光华教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当晚,激动不已的他给团队每个成员发回短信:“今天上午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接见我们,一起合影,非常激动……”


        从2008到2012年,连续五年,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我校科技创新道路上涌现出的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和一个个闪光的成果,见证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科技事业的殷切希望和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深情。2013年,学校又有两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连续六年获14项国家科技大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这一成绩,在全国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二名。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校一批科技工作者在创新舞台上“长袖善舞”:张一敏、祝洪喜、李楠、王光华、陈建勋、毕学工、李友荣、吴开明、钟冬望……6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让武科大师生记住了这些闪亮的名字,记住了这些优秀的科研团队。


        “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大线能量焊接系列钢技术发明及应用”、“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一个个闪光的自主创新成果见证者武科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坚强步伐。


        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武科大几代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每个成果背后,都有武科大几代科技工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心系国家前途,埋头钻研创新,武科大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为国家建设贡献才智,用数十年的光阴和磨砺,在白纸上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祝洪喜教授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已研究18年,王光华教授的项目有20余年的研究过程,钟冬望教授也是冷板凳一坐就十余年,张一敏、李楠教授两次获国家科技奖励,耗费的是大半辈子心血。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对自己执爱的事业,能够倾注的满腔热情。


        张一敏教授感叹:“现在成绩的取得,是多年来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李友荣教授说 :“没有大家共同努力,不可能走到这一步,荣誉属于集体,属于大家。”祝洪喜教授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一件艰巨而遥远的事情,两次获奖为大家树立了信心。”


        这些教授“举重若轻”的话语中,透露的是科技攻关者地自信和乐观。


        科技大学,科技二字的含量对学校而言,意蕴悠长。如果说一次获奖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对学校连续六年获14项国家科技大奖的解读,却可以是多方方面面的: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长期以来的科研沉淀、科技工作者的埋头苦干、学校机制体制的有力保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也让我们对武科大服务地方经济,斩获国家科技大奖,有了更多更新的期待。


        创新,永不停歇。


        如今,这些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仍不知疲倦地奋斗在科研工作一线。在他们的熏陶、培养和带领下,武科大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正迅速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学校未来科技创新的栋梁。他们,将扬起武科大科技创新更强劲的风帆。